青蒿的栽培和加工技术

    分享到:
    点击次数:1476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30日09:13:43 打印此页 关闭

    青蒿株高40—150厘米,全株具有较强的挥发油气味。茎直立,具纵条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基生叶平铺地面,开花时凋萎;茎生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变为黄褐色,无毛,有短柄,向上渐无柄;叶片通常为一回羽状全裂,裂叶短细,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条形。晚秋开小黄花,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径约3.6毫米。具细软短梗,多数组成圆锥状;总苞小球形,花全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瘦果,椭圆形。花期在7—8月份,果期在9—10月份。

      另有本属植物黄花蒿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两者与青蒿的区别是:叶为三回羽状全裂,中轴不呈栉齿状,末回小裂片短尖,易折断,断面髓部较大。头状花序球形较密,直径1.5毫米为黄花蒿;头状花序球形较密,直径3毫米为大头黄花蒿。

      〔生长习性〕

      1、生物学特性

      (1)种子千粒重0.02— 0.048毫克,每克种子4500—5000粒。种子萌发要求光照或变温。在光照下,15℃—25℃时萌发,种子萌发率为99%;在15℃以下或30℃以上种子萌发率较低。

      (2)生育期3月上旬播种(10.5℃),7天出苗,12天长出第一对真叶。出苗后40天生长加快,苗高18厘米;80天抽茎,39厘米时第一次出现分枝;6月中下旬进入第二次分枝。第一次分枝至现蕾需130天,170天后(8月初至9月底)开花,200天(9月底至10日上旬)果熟(15.7℃),260天(12月底)倒苗(5℃—8℃)。从播种至叶的收获172天,全生长周期265天。

      (3)根的生长青蒿为浅根植物,主根短,侧根发达,多而密集;根深8—16厘米,根幅20—26厘米。

      (4)分枝习性分枝的萌发力强,可达76—90个侧枝。从萌发至侧枝出现以前,主茎生长缓慢;5月下旬以前茎的增粗生长快;8月上旬至中旬,出现第二次抽茎高峰期;9月上旬进入花蕾期,生长停止。干叶重与青蒿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

      (5)开花习性9月中旬为始花期,9月下旬为盛花期,9月下旬末为开花末期。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同一分枝由茎部向上开放,同一花序由外向内开放。花为管状花,外围均为雌花,中央为二性花。自花授粉率5%,为异花授粉植物。

      (6)抗逆性具有较强的生物竞争能力。在第一次分枝后生长快,对杂草以压倒的优势而形成以青蒿为主的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干旱,抗水涝,抗疫病。

      2、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青蒿分布较广,常野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宅旁。收获后的玉米地、油菜地或二荒地生长最多,熟土地次之,多年荒地较少。

      (1)气温青蒿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恩施州中海拔地区生长的青蒿有效成分(青蒿素)含量较高,北方的青蒿含量较低。含量较高的青蒿生长多分布于10.4℃—14.9℃、积温在4627.2℃— 5212.7℃的地带。种子萌发要求变温,变温条件下发芽率高于恒温,在20℃—27.5℃,抽茎现蕾生长迅速,有效成分含量增长也快。

      (2)水分抽茎至现蕾期,平均降水量最好为2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最好为80%。在高温高湿度地带生长旺盛。

      (3)阳光以温度30℃、光强有力1000—2000勒、光周期性 12:12小时,最能促进青蒿早熟,有效成分高而稳定。在分枝至现蕾期的日照时数较长,为156.5— 169.4时/月,开花期光照时数为 185.3时/月。青蒿属短日照植物,要求年光照时数在1000小时左右,过多或过少均不适宜。光照时数过多或过少,青蒿虽能生长,但会导致青蒿素含量下降。

      (4)土壤青蒿宜选向阳潮湿的冲积土或地质为二迭系的灰色厚层灰岩母质的紫红泥土。黄壤土生长的青蒿有效含量较低,不宜栽种。

    上一条:中药材白芍的采收、加工和贮藏介绍 下一条:赤芍的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