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的产供销趋势分析

    分享到:
    点击次数:1791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15日10:50:32 打印此页 关闭

       野生赤芍是天然的绿色药材,又是药材市场上的传统大宗品种,备受国内外中医药和市场人士的推崇 。21世纪 以来 ,赤芍产供销及其 价格不断变化 ,颇受药商和药农关注 。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赤芍产供销与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预测其后市走势。

              后市预测赤芍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 ,药用历史悠久。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 ,赤芍整体行情处于稳定之势。野生赤芍资源经过半个世纪的无序采挖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 ,资源日趋枯竭 ,产量大幅下降。多年来行情一直在低价位徘徊 。但从2009年起 ,赤芍走出低价的羁绊 ,价格逐年上涨 ,特别是在 2012年药市整体行情低迷 ,多数品种价格下降的大环境下 ,赤芍却逆势上扬 ,价格不但不降反而从 2011年 的 28元 (千克价 ,全国均价 ,下同 ),攀升至35元 ,2013年继续上涨至 6元 ,引起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业内资深人士认为 ,赤芍是个有发展 、有活力 、有后劲的主流品种 ,后市蕴藏商机 ,行情将继续上涨 ,值得业界关注。

       1 概述1.1来源赤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以根人药 收载于 《中国药典》。1.2.2野生赤芍主产区分布内蒙古的多伦 、鄂伦春 、牙克石 、额尔古纳右 、莫力 达瓦、扎赉特 、扎鲁特 、阿荣、鄂温克等 18个市 、县、旗 ;黑龙江 的伊春 、萝北 、宁安 、密 山、嫩 江、林口等 15个市县 ;吉林的珲春、汪清 、和龙、桦甸 、敦化、龙井等13个市县 ;辽宁的凤城 、岫岩、西丰、宽甸、庄河 、辽阳等 10个市县 ;河北 的赤城 、张北、沽源 、围场、崇礼等l0个市县 ;山西的夏县 、岚县 、宁武 、孝义等 7个市县 ;新疆 的阿勒泰 、哈巴河 、富蕴等地 ;宁夏的固原 、隆德等地 ;甘肃的临夏 、临洮 、会宁、庄浪 、武山等地均有产出。1.2.3川赤芍主产区分布四川的木里、色达 、阿坝、·若尔盖、宝兴 、盐源、越西 、红原、松潘等l9个市县 ;青海的湟源 、门源、班玛 、民和等 地;云南 的维西、兰坪 、剑川 、宾川、华坪 、永胜 等地 ;贵州的赫章 、印江、纳雍等地。此外 ,甘肃、新疆也有少量分布。1.2.3地方习用品主要有 :草芍药分布于山西 、河北 、陕西 、甘肃 、宁夏 、河南 、湖 南 、四川 、贵州 、浙江及东北等省和 自治区;毛叶草芍药分布于四川 、湖北 、陕西 、山西 等省 ;毛脉川 芍药分 布于 四川 、甘肃等省 ;美丽芍药分布于云南 、四川 、甘肃、贵州等省 ;新疆芍药分布于新疆北部。以上诸种均作赤芍用。

       2 野生资源枯竭 ,家种产量低。野生赤芍枯竭我国供应国内外市场的赤芍完全是野生品,不见或少见家种赤芍人市。从20世纪中期到 21世纪的 2013年 ,历经半个世纪的滥采乱挖 ,以及草原生态的破坏等诸多因素 ,导致野生赤芍产量连年减少 ,减幅逐年加大。据估算 ,2O世纪末全 国野生赤芍产量只少在 2万 t左右 ,其中内蒙古产赤芍达 6 000 t,东北三省 7 000~8 000 t,其 他产 地约 为 6 000~7 000 t左右。进入21世纪的 2000年 ,全国赤芍产量已锐降至 8 500 t,其 中东北三省降至 3 500 t,内蒙降至 2 000 t,其他产地降至 3 000 t,降幅在 50%左右。到 2012年再降至 3000 t,降幅为2l世纪初的 65%。全国野生赤芍产量呈逐年减少之势 ,减幅以2006年为 “分水岭”,2000—2006年的7年间累计减产 2 500 t,年均减产 357 t;2007~2013年的 7年间累计减产 3 300t,年均减 产 471 t,

       较上个7年多减 800 t,年均多减 114 t,为历年最少 。可见野生赤芍产量降幅在逐年加大 ,资源敲响濒危 “警钟”。

    图片1.png

       资源枯竭原因2.2.1连年滥采乱挖 半个世纪以来 ,野生芍药和川赤芍主产 区在利益的驱动下 ,滥采乱挖 ,导致 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产量连年大幅减少。据主产区内蒙古多伦 、黑龙江牡丹江 、河北北部 、吉林长白山等地药农 、药商和林政介绍 ,往年盛夏 芍药花开姹紫嫣红 ,风景绚丽 ,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语 ,产区已难见芍药迷人 的风光 ,方 圆几 十公里乃 至几百公里的赤芍已被挖得净光 ,几乎绝迹。2.2.2生长环境变迁 进入 21世纪以来 ,产区为发展地方经济 ,大规模修路 、架桥、开矿 、建厂、盖楼 、修渠、割草 、放牧以及开发旅游区等诸多活动 ,造成赤芍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赤芍无立锥之地 ,产量连年锐减。2.2.3自然灾害频发主产区与次产区自然灾害频发,地震 、泥石流、山体滑坡 、热风 、干旱、强降雨 、暴风 、低温、冰雹等造成赤芍大面积受灾 ,灾后难以再生 ,产量大幅减少 。2.2.4采挖力量有限产区广大青壮年 已去城里务工 ,家中留守人员多是老人 、妇女和儿童 ,无力上山采挖赤芍 ,产量随之下降。2.2.5再生能力下降赤芍生产周期长 ,再生能力较弱 ,经过大面积采挖 后 ,尚需 6~7年后才能再生 ,后继乏力 ,供给雪上加霜。2.3人工栽培极少市场完全依靠野生赤芍 ,尚未发现可以提供商品的大面积人工栽培赤芍的报道。在极少数地方偶见有药农将野生芍药连根移栽到自家承包田头和房前屋后 ,作为观赏花卉 ,而不是生产药材出售 。但也有资料显示在皖、浙 、冀 、鲁及 东北的少量地方试种赤芍 ,种植面积小微 ,产量极少 ,难以形成商品上市供应 。我国发展人工栽培赤芍滞后的主要原因浅析如下 :2.3.1生产周期长赤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种子繁殖需要 4—5年收获 ,芽头繁殖需 3~4年产 出,生产周期长 ,见效慢 ,期间价格变数多,药农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不敢贸然种植。2.3.2种 植效益低赤芍下种4年之后 ,一 般每667 m 产鲜根700 kg左右_3 J,折干率为4:1,出干品200 kg左右 。按 2012年产地收购价 23元计算 ,4年毛收入为 4 600元 左右 ,1年毛收入为 1150元 ,扣除种子 、芽头 、化肥 、农药 、人工、加工 (洗净 泥土 、去掉根茎及须根 、晾晒等)、包装 、运输等多项成本费用 500元左右,年均纯收人只有 600元左右。收人大大低于外出务工 、种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 ,种植效益低 ,许多农户在逐 年减种或弃 种 。2.3.3无人种植产 区 90% 的青壮年去城里务工 ,家中留下老小已无力再种药材 。2.3.4药材用地少种赤芍需 用优良土地 ,排水不良的低洼地 和盐碱地不宜种植 ,同时忌连作 ,一次种植需 4年之后再种 ,加之产区大规模种粮和其他效益高的作物,挤占了药材用地 ,导致赤芍用地逐年大幅减少 ,产区无人用珍贵土地去种效 益低下的赤芍。3 应用范围广 泛 。用量 逐年增 长3.1药用价值3.1.1赤芍味苦 ,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 、痛 经 、瘀 滞 经 闭 、血 瘀腹痛 、胸肋痛 、血痢、 目赤 、痈疖疮疡 、跌打损伤等症 。3.1.2赤芍药用历史悠久 ,始载于 《神农本 草经》,我国历代古医籍中对赤芍的药用价值均有精辟论述。《本经》 日:“主邪气腹痛 ,除血痹 ,破坚积 ,寒热疝瘕 ,止痛 ,利小便。” 《本草备要》 日: “赤芍 主治略同白芍 ,尤能泻肝火 ,散恶血 ,治腹痛 坚积 ,血痹疝瘕 ,经闭肠风,痈肿目赤 ,能行血中之滞。”《滇南本草》 日:“泻脾火 ,降气 ,行血 ,破瘀 ,散血块 ,止腹痛 ,攻痈疮。” 3.1.3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证 明 ,赤芍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 、苯 甲酸、鞣质 、树脂 、挥发油 、B一谷 甾醇 、三萜类等。能扩张冠状动脉。提高耐缺氧能力 ,有抗血小板凝集 ,抗血栓形成 ,抗实验性心肌缺血 ,改善微循环及降低 动脉高压作用。有解痉作用。芍药甙具有镇静 、抗炎 、镇痛、解热及抗惊厥 、抗溃疡和降压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2应用范围赤芍的药用价值及其功效 ,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医药专家、医药企业及医疗单位的普遍重视 ,关注度日益提高 ,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中成药 、中药饮片、植提物 、兽药、出 EI 5 等领域 。芍药花艳丽 多彩,观赏价值颇高 ,我国许多省市已将野生芍药移植于景点 、花园、庭院和街道等处 ,既可美化市容 ,又能净 化环境 。3.3用量逐年增长市场调查显示 ,进入 21世纪后 ,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之后 ,赤芍的应用范围在逐年拓展 ,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出口数量持续上升 ,助推赤芍用量呈连年增加之势 。图片2.png

    赤芍市场用量由 2000年 的2 500 t,激增 至 2012年 的 7 800 t,13年累计增加5 300 t,平均每年增加 407 t,赤芍用量之多使其成为中医药行业重点关注的主流品种之一 。

        4 行情逆势上扬 ,价格连年上涨。4.1历史行情回顾 (2000~2011年 )据笔者对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赤芍价格走势 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 ,20世纪末期 至 21世纪初期 ,赤芍价格犹如 “过 山车 ”跌宕起伏 。

       20世纪80~90年代赤芍资源丰富 ,采挖量很大 ,市场用量不稳定 ,价格在低位中徘徊 ;2000—2008年的 9年间 ,赤芍价格不但不降 ,逐年稳定 ,而且还以每年 1元的速度递增 ,2009~2011年价格大幅上涨

    图片3.png

    2000—2O11年的12年间,赤芍行情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简述如下 :4.1.1价格平稳期 (2000—2002年 )本期产销平衡 ,走势平稳 ,价格连续 3年稳定在 4~6元之间。4.1.2价格小涨期 (2003—2005年)主产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大野生药材管理力度,严禁无证采运出售野生药材。本期资源减少,库存消化快,市价开始小幅上涨,由2000~2002年的4~6元,2003年上涨至 7元 ,2004年上涨至 8元 ,2005年继续上涨至 9.5—10元。4.1.3价格稳升期 (2006~2008年 )本期市场走势稳定 ,产销略有缺 口,2006~2007年价格小幅上涨至10—11元 ,2008年产区来货减少 ,库存空虚,供需缺口加大,市价继续上涨至 12元。4.1.4价格大涨期(2009—2011年)野生赤芍资源日趋枯竭 ,产量连年减少 ,减幅逐年放大 ,人市量大幅下降 ,并有多商 囤积,库存基本耗尽 ,供需缺 口由 2009年 的 2 000 t,2010年缺口扩大至 3 000 t,2011年缺口已扩 大至 3 500 t,拉升赤芍价格大 幅上涨 ,2009年上涨至 l6—20元 ,2010年再 涨至 24—26元 ,2011年已升至 25~30元 ,创下 12年以来的新高 ,引起多商关注后市。4.2行情逆势上扬(2012—2013.5)市场经济是个变数经济 ,市场没有永远的高价 ,也没有永远的低价 ,这一市场规律在赤芍这个重点品种 上得到了印证 。从 2000年起 ,赤芍价格连年小幅上扬 ,每 年 递 升 1元 ,2009年市价大幅上涨 至16~20元 ,之后连续3年上涨不止 ,2011年曾高涨至 30元 。2012年药材市场遇到上升阻力 ,世界金融危机复苏明显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继续在全球蔓延 ,药市深受其害,整体走势低迷 ,销量锐减 ,降价品种增多,涨价品种减少 ,赤芍这个“常胜品种”也难 以幸免 ,从 2012年 1月起 ,市价开始走低 ,1~5月连续在 19.5~28元 的低位上运行 ,经过 5个月的价格震荡整理后 ,6月市价 逆势上扬 ,上涨至 20~30元 ,一直持续到 8月。9月价格继续上涨至2l~34元 ,1O月再涨至22~36元 ,11—12月持续上涨至 23~36元 ,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2012年赤芍市场价格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先降后涨 ,逆势上扬 ,涨幅一季高于一季 ,进入四季度赤芍价格已高于 2011年。进入2013年后 ,赤芍价格居高不下 ,继续 保持 2012年12月的价位 。赤芍的这一不俗表现 已引起多商人手囤积 。

    图片4.png

    2012年赤芍价格缘何先跌后涨 ,逆势上扬?调查显示有如下几个原因 :4.2.1采挖量锐减在原本 资源枯竭 ,后续乏力的状况下 ,2012年以来 ,主产区的采挖量继续锐减 ,其中内蒙古的采挖量已大幅减少至 90%左右,黑龙江 、吉林 、辽宁减少至80%左右 ,河北减少至 70%左右 ,同时其他 产地采挖量亦在同步下滑。采挖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已到了 “山穷水尽” 的境地 ,产地近处难见赤芍踪迹 ,远处采挖成本上升 ,采挖得不偿失,无人去采 ;二是药市整体行情低迷 ,价格大幅跌落,低价打压药农采挖积极性 和药商 收购的热情 ,产区少人采挖或少人收购 ;三是青壮年在城里务工的收益大大高于采挖药材的收益 ,导致采挖药材的人员大幅减少 。4.2.2入市量下降从全国十几家药市反馈的赤芍人市量信息表 明,由于采挖 量锐减 ,收购价过 低 ,致使药农惜售 ,药商压货 ,产区少见有人出售 ,人市量同比下降 70%左右 ,为历年最少 。4.2.3库存消化快 2012年赤芍采挖量和入市量锐减 ,收购商买不到新货 ,只好转向收购 陈货 ,导致库存消化过快 ,薄弱的库存更是雪上加霜。据估算 ,各地药市 、药厂、药材公司以及医疗单位的库存已经消耗大半 ,一些单位库存见底 。4.2.4大货难收购赤芍产新量与人市量锐减 ,加之各地库存空虚 ,后继乏力 ,以及药农和药商惜售 ,导致产地大货难求 。据常年在内蒙古和东北 三省的采购人员反映:2008年之前 ,很容易收到大货 ,药农把货送到收货 点 ,一个产新期 可以收上来 100—200 t大货 。近几年产区难见大货 ,走遍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的 20多个产区,一个产新季节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只能收上来 3~5 t,与实际需求量大相径庭 。5 利好因素增多 。后市稳中趋升综上所述 ,赤芍市场的历史走势及其产销现状已充分表 明:赤芍人气上升,资源枯竭 ,产量锐减 ,购销两旺,产不足需 ,大货难求 ,供需矛盾日趋加剧 ,价格 持续上涨 。与此同时 ,赤芍后 市 (2013—2015年)走势及行情也将在以下几个利好 因素的助推下稳 中趋升。5.1缺口逐年放大一方面市场完全依靠野生赤芍供应 ,但主产区内蒙古及东北 三省的蕴藏量 (产 量 ) 正在逐年大幅度的减少 ,由 21世纪初的 8 500 t,锐减 (预测 )至 2013年 的 2 500 t左右 ,2014—2015年将继续减少 。赤芍现状已成定局 ,加之赤芍再生能力衰退 ,4~5年 内 (赤芍生产周期 )产量不会有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 ,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对赤芍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之势 , 由21世纪初期的2 000~3 000 t左右 ,增长至 2012~2013年的8 000 t左右。预测 2015年市场 用量有望接近10 000 t大关 。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缺口连年放大 ,2007年缺口 200 t,2010年缺口上升至 3 000 t,预测 2013~2014年缺口将继续上升 至5 500—6 500 t。

     5.2各地库存空虚赤芍产不足需 ,供需缺口加大,各地和各类用户都在连年吃 “库存 ”,由于连年消耗 ,库存已消化大半 ,每年产新后无大货补充库存 ,导致库存空虚 ,突显薄弱 ,社会存量大幅减少,减幅高达 70%以上 ,大药市库存不过 30~50 t,小药市库存只有3—5 t,后期 还有的药市库存已经见底 ,供应步履维艰 。

       3商家操盘囤积赤芍资源短缺 ,行情连年上涨 ,已引起大资金和社会热钱介入 ,操盘囤积 ,做中长期投资 ,有助于市场行情的走强 。

       4家种赤芍滞后我国人工栽培赤芍起步很晚 ,加之生产周期 长达 4~5年 ,市场变数多 ,风险大 ,收益少 ,即使有少量家种 ,也需5年之后显效 ,远水不解近渴 ,导致产区很少有药农从事家种 ,产量上升缓慢 ,供给杯水车薪 。

       5物价工值上涨我国通货膨胀 ,物价 、工值连年上涨 ,涨幅加大 ,导致赤芍在采挖 、加工 、包装 、运输等诸多环节的成本上升,升幅较大 ,带动赤芍价格同步上涨。

       6多 种新政助推国家在 2013~2020年 的 8年间将不断出台扩内需 、保民生 ,有利于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政 ,如 :基本药物录实施 、扩大全民医保 、大病医疗和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 ,扶持小微企业 ,提供优惠贷款以及植提物 、中成药和中药材出口量持续增长等种种 利好 ,将进一步带动赤芍用量的大幅上升 。

       市场经济 “盈贱 缺贵”,赤芍产量的锐减 ,需求的增长 ,以及库存薄弱和供需的缺口等产供销 的现状 ,足以证明赤芍后市行情将蕴藏商机 ,价格上涨已在意料之中,涨幅将在2012年 的价位上 再涨· 30 · 20%。预测 :2013年统货将上涨至 30~40元左右 ,2014年将上涨 至 35—45元左右,2015年有望攀升至 40~50元左右 ,但不会暴涨。

    图片5.png

    赤芍后期价格缘何不能暴涨?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赤芍后市 (2013~2015年 )不能大涨或暴涨的主要症结在于:价格较低的黑白芍 (未脱皮的白芍 )掺入赤芍通过加工大量饮片中出售 ,也将抑制正在上行的赤芍行情。如果黑皮白芍掺入赤芍的 “老大难” 问题不解决 ,赤芍后市价格难 以大涨 ,更不能暴涨。市场实践证明,黑皮白芍冒充赤芍由来已久 ,每年赤芍产新后价格上涨 ,涨幅高于低价白芍 ,就会有大量黑皮白芍混于赤芍饮片之中出售 ,产量的增加势必打压价格的上涨或暴涨。无独有偶。2012年10月有市场人士在媒体上呼吁 : “赤芍与白芍相似、相近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一直纠缠不清 ,其真正需求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近期 ,国家加大了打击整治假冒伪劣药材的力度 ,赤芍刚性需求初现,市场行情小幅回暖,制约 、纠缠赤芍 多年的白芍情结能否就此打住 ,困扰其多年的需求症结 能否就此打开 ,成为左右其后期行情走势的重要因素。

     

    上一条:赤芍的经济效益和行情分析 下一条:中国中药材赤芍行业市场调研预测与标杆企业分析报告(2015年)